其他

略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框架结构、主要特点及方法论

2017-12-20 思想火炬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本公众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北京习风堂联合打造的“凝聚正能量、传播好思想”官微,以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 32 40976 32 13305 0 0 4732 0 0:00:08 0:00:02 0:00:06 4731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编者按:近五年来,习近平关于经济建设形成了一系列新判断新理念新思想新理论。这些经济思想有着特殊的框架结构和逻辑体系。其主要特点是,秉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髓;既着力当下,又着眼长远;遵循经济规律;紧密结合顶层设计、战略决策和方针政策;立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引领世界经济发展;实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其方法论是,顺应时代要求,破解时代难题,坚持根本和发展创新的统一,问题导向、以变制变、以新促新,实现“时代—实践—理论”良性互动。现有《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乃“上篇”,未来必将不断谱写新篇章,形成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新续篇。


一、顺应时代新变局,破解时代新难题


  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全球视野。近五年来,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余波不断,世界经济增长失去动能,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矛盾重重,不少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也纷纷失速,国际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产业资本投资失去热点,国际市场明显萎缩,贸易保护主义迅速抬头,社会群体矛盾凸显,国际治理体系及其治理机制不能适应这些变化,世界经济格局面临着百年未遇的大变局。

  中国经济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外贸出口明显下滑、投资乏力,制造业不景气、产能过剩,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增长引擎失速,曾经高速增长的一些“明星城市”风光锐减,不少瓶颈、短板愈发凸显,经济发展亟待开创新模式。

  时代在呼唤,世界在拷问,人民在期盼。该用什么新判断新理念新思想新理论破解新矛盾,开创和引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分析和把握国内外的新变局,披荆斩棘、力挽狂澜,破解了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四个全面”、“五大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等一系列崭新的思维理念和思想理论。习近平经济思想就是其中的光辉篇章。


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框架及其丰富内涵


  (一)框架体系和逻辑结构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框架结构可以这样勾勒:其“使命”是新时期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其“目标”是实现“中国梦”,其“基本范畴”是创新发展,其“主线”是持续健康发展,其“核心”是创新,其“目的”是人民利益,其“主要路径”是发展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科学理念引领、转型创新、国内外区域联动发展、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等,其“根本保障”是党的领导。

  (二)主要内容和丰富内涵

  战略目标论:以实现“两个一百年”为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促进“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强调,我们党未来的战略目标,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千百年来亿万人民的“中国梦”。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深化经济改革,着力创新驱动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和引领经济全球化。

  基本国情论:深刻把握中国国情,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东方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小农经济国家,这同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关于在一系列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进入社会主义的设想有着极大不同。中国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小差距: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还需要很多年的持续奋斗,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升到一个新的较高历史阶段。对我国现阶段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立足点,也是一副清醒剂。

  生产力发展论:强调发展、特别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习近平继承邓小平理论,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只有不断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并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基本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习近平指出,发展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


  人民中心论即根本目的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新发展理念论:用新发展理念统领经济建设全局。“五大发展理念”是总结国内外发展大势、集中反映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的。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经济改革重点论:以经济改革为重点,推进各项改革的全面深化。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的重中之重,而全面深化经济改革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与基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紧紧围绕这个关键,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这是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又一重大推进。

  经济发展新常态论:科学判断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求适应、把握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大变局,2013年,习近平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状况”。2014年年中,习近平进一步作出重大的科学判断: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具有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等三大特点。2014年底,习近平就阐明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并指出,这些新趋势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清醒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之后,习近平又敏锐地抓住经济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整地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主要任务。这是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在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经济发展阶段性新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着力点的重大调整,是化解我国经济发展矛盾困难的重大举措,也是培育增长新动力、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转型创新论:站在经济长周期和提升综合国力竞争优势的高度,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创新驱动发展。2012年底,习近平就指出,国际经济竞争甚至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谁能在创新上下先手棋,谁就能掌握主动。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是一项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必须常抓不懈。习近平还阐明了实施创新战略的一系列大政方针,包括顶层设计、人才资源的培育与开发、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扩大科技开放合作、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把握科技进步和产业革命大方向大趋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抢占科技制高点、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革除体制机制障碍等。


  “四化”同步论:深刻揭示和阐明我国“并联式”、“叠加式”现代化进程规律,要求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习近平指出,西方发达国家的这“四化”是一个“串联式”的顺序发展过程,而我国则是后来居上,必然走并联式和叠加式发展路径。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和经济社会复杂过程。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应当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要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要坚定不移地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要把粮食安全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放活土地经营权,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把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开;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改变农业短腿的根本途径是加快农村发展,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要围绕着农副产品的质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极其重视信息化,强调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于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两者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我们要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和国家安全。习近平还指出:“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全面小康论:大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深刻论述和部署扶贫脱贫的大政方针。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在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等六个方面注重“精准”扶贫;要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促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第一要务,紧紧扭住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这个基本保障,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习近平还亲自谋划了扶贫脱贫“五个一批”系统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激发内生动力,调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积极性;并且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他强调,最根本的还是抓好农村党建脱贫攻坚,“‘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

  国内外区域联动发展论:揭示新时期国内外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客观趋势要求,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倡议、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新发展战略,全面创新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习近平关于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倡议,是中央统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一轮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重大举措,助力中国这只大鹏腾飞。他指出,要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一带一路”是开放的、多元的、共赢的;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将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发、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集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构建“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网络,共创新型合作模式,打造多元合作平台,推进重点领域项目。

  习近平特别强调:“‘一带一路’建设是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要以此带动我国东中西部梯次联动并进。要加强区域政策协同配合,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对接,同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沿边开发开放的结合,带动形成全方位开放、东中西部联动发展的局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理念要先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以雄安新区为战略新支点,促进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论:创新全球化思维,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论断。站在全人类和平发展利益的高度,习近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论断,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论断。并进一步运用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发展的科学理念,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大力倡导国际合作、促进国际经贸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声明中国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开放发展论:深刻阐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创新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内涵和部署,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习近平指出,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正在实行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已经出现了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我们要以开放促进改革深化、促进发展升级。中国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大力推动世界多边贸易发展及其体制革新,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建立和完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提高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利用外资政策。

  党的领导保障论: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能力。习近平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点和特征,但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政治制度的优势。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与水平;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化建设,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法制化水平,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能力与水平,要善于把握大众心理特点、理解市场心态、有针对性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因此,必须创新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提高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的能力,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习近平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确保增长、就业、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金融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进”的重点要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这个总基调是我们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作者:鞠立新,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相关链接: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明年重点干好哪些经济大事?

习近平总书记的“暖心话”

习近平总书记五年来怎样抓作风建设?

习近平:绝不允许半岛生战生乱  希望韩方继续妥善处理“萨德”问题

习近平: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长按左侧二维码,即可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提示,点击可只直接关注公众号。


共享“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推荐:





思想火炬

点击图片关注


请关注: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